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孩子整天掛網看手機 可能非典憂鬱


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講不聽,情緒煩躁、易怒,當心恐是憂鬱症。醫師說,有五成青少年憂鬱症狀不典型,卻常寄情網路來紓解情緒。


一名高一男生,平時個性溫文,但上課常坐不住、不耐煩,不斷檢查書帶了沒,觀察看手機是否有簡訊或未接來電,一小時可重複動作十多次。


這名男生也常反覆問老師自己考幾分,很怕成績不好,同學覺得他是怪咖,不太與他互動。他認為自己不被大家理解,拒絕上學,成天沉溺網路世界,媽媽以為孩子是網路成癮,帶他就醫後,才發現是中度憂鬱症合併強迫症。


台北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多數民眾認為憂鬱症是情緒低落、不吃東西、躲起來不跟人接觸。但青少年憂鬱症狀不典型,卻會表現出發脾氣、叛逆、衝動、煩躁易怒、沉迷網路、專注度不足、不理人,師長不易察覺孩子憂鬱。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也說,「有一半得到憂鬱症青少年,不會呈現典型症狀。」因青少年面對身體劇烈變化,荷爾蒙影響,情緒控制及調適力不如大人,一旦心情未適時紓解,家人沒注意,就可能有憂鬱症。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憂鬱表現有點像躁症,少女常藉由飲食調節情緒。


許正典曾收治一名國二女生,一百五十公分、體重四十多公斤,一開始厭食,三個月體重掉三公斤。後來這女生暴飲暴食,一餐可嗑三個便當,外加一個飯糰,三個月胖八公斤,媽媽一度以為她在生長期,帶到醫院檢查,才知有憂鬱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陳映雪表示,部分青少年憂鬱症,會表現不配合、不甩人、焦慮等症狀,家人可觀察親子相處方式是否突然發生變化,主動關懷陪伴。


許正典說,若孩子跟以前行為有明顯差異,沉迷網路,情緒起伏劇烈,一下有氣無力,一下又變得衝動挑釁、不理人,如持續一個月,家長可尋求學校輔導老師協助或就醫。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近視多因日曬少 無關K書K電腦


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 )四日刊出研究報告指出,東亞大都市中學畢業生八到九成近視,比率冠於全球,主因是課業壓力大與太少從事戶外活動。


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和南韓大都市剛畢業及即將畢業的中學生,近視者達八到九成,其中一到兩成是可能導致失明的重度近視。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摩爾根(Ian Morgan)主持的這項研究指出,東南亞許多學生花費長時間上課、做作業,對眼睛造成壓力,但若白天在戶外活動兩三小時,可以抵消前述壓力,維持眼睛健康。


研究人員認為,接觸陽光能刺激大腦分泌極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預防眼球變長。眼球變長,會扭曲進入眼睛的光的焦點。摩爾根說:「顯然,明亮的光線有助於釋出能預防近視的多巴胺。」


數十年來科學家認為東亞學生近視和基因有關,這份研究報告卻指出,基因的影響雖不能完全排除,但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摩爾根說,東亞的孩子「在學校裡也不太到戶外,回家後又待在屋裡念書、看電視」。


許多東亞國家學生要午睡,摩爾根說這會錯過預防近視的主要戶外光線,「繁重課業壓力和學校作息安排,都讓學子接觸明亮自然光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報告指出,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能預防近視並減緩近視惡化的速度。當書蟲和迷電腦本身都不是造成近視的原因。摩爾根說,只要多到戶外,念多少書都沒關係:「有些孩子用功念書,然後到戶外痛快玩,他們通常不會近視。只知用功看書而足不出戶,才有風險。」


摩爾根表示,每天在戶外二到三小時大概都算安全。戶外時間包括玩樂,以及走路上學和回家。他說,學校和家長的課題是,想辦法使孩子多在有合理亮度的自然光下活動,又不妨礙功課。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媽媽嚼木糖醇 可防寶寶蛀牙


蛀牙也是傳染病,兒童牙醫今天引用相關研究指出,媽媽產後嚼木醣醇口香糖改善口腔細菌生態,比較不會將蛀牙菌傳給孩子,兒童從小顧好乳牙,可為恆牙打好基礎。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牙科主任劉正芬今天指出,芬蘭曾對169名產婦分組試驗,發現產後3個月起每天嚼3次木糖醇口香糖的婦女,2年後,幼兒口內蛀牙菌帶菌者只有10%,未嚼者的幼兒則有49%帶菌,追到5年後,嚼食組幼兒長蛀牙的比率,比未嚼食組少7成。
劉正芬說,蛀牙菌產生的酸性,造成牙齒脫鈣酸蝕,媽媽會在哺餵、共餐、親吻時,將蛀牙菌傳給寶寶,木醣醇具有中和酸性抑菌的作用,嚼食木糖醇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口水的成分可修復牙齒,因此媽媽嚼食木糖醇口香糖,母子都受益。
劉正芬強調,對親密生活的家人而言,蛀牙也算是傳染病,兒童的口腔衛生基礎,先從大人做起;另外,當孩子長蛀牙時,家長不要以為乳牙壞了沒關係,反正會長恆牙,因為乳牙不顧好,恆牙容易長歪,齒列不整齊,日後花更多錢矯正。

英研究:嬰兒餓了再哺乳 智商較高


最近有一項英國研究發現,媽媽哺乳時間會影響到嬰兒腦部發展,研究結果顯示,嬰兒肚子餓了,媽媽就會哺乳的小Baby,比定時喝奶的小孩還要來的聰明;對此國內有醫師也支持這項研究,醫師分析,因為小朋友情緒會影響大腦發展,餓了就能喝奶的嬰兒,相對之下,心情比較穩定。

可愛的小Baby抱在懷裡,媽媽哺乳是親子特別親近的時刻,英國有研究發現,餵母乳的時間點影響到寶寶智商。民眾:「老一輩的人說小孩有吃就會長,所以好像餓了就給他吃,會長的比較好,想讓小孩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何時餵奶,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習慣,英國學者研究1萬多名小孩,以他們4週大時哺乳方式做研究,發現餓了媽媽馬上哺乳的小孩,比定時哺乳的孩子還要聰明,國內部份醫師也贊成這種哺乳方式。台大婦產科醫師徐明洸:「寶寶在飢餓的狀態,有需求的時候能馬上得到解決,可以減少他的焦慮,對小朋友來講,在發育過程中還算滿重要的事情。」
研究發現,肚子餓了馬上得到母親安慰的寶寶,能產生喜悅的感覺,嬰兒情緒好、有助大腦發展,不過這項研究可能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媽媽們哺乳時間和次數,還是得依照寶寶身體狀況,請教專業醫師,比較適當。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不幸福


我的家庭 我的婚姻

獻給所有未婚...將要結婚...和已婚的朋友...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地維持一個家。
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
因為父親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然後,還要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因為孩子正在發育,
需要吃乾飯,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個星期,母親會把榻榻米搬出去曬,曬出暖暖的太陽香。
每天下午,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
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完全沒有一點污垢。

晚上,她努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細地擦拭,
家裡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打著赤腳也找不到一絲灰塵。
我母親是個認真辛勞的好女人。

然而,在我父親的眼中,她卻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過程中,父親不只一次地表示他在婚姻中的孤單,不被瞭解。
我的父親是個負責的男人。

他不抽煙、不喝酒,工作認真,每天準時上下班,
暑假還安排功課表,安排孩子們的作息,
他是個盡責的父親,督促孩子在功課上有所成就。
他喜歡下棋、寫書法,沉浸在古書的世界。

我的父親是個好男人,在孩子們眼中,他就像天一樣大,保護我們、教育我們。
只是,在我母親的眼中,他也不是一個好伴侶,
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經常看到母親在院子的角落中,暗暗無聲地掉淚。

父親用語言,母親用行動,表達了他們在婚姻中所面對的痛苦。
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也聽到父親與母親在婚姻中的無奈,
也看到、感受到他們是如此好的男人與女人,他們值得一椿好婚姻。

可惜的是,父親在世的歲月中,他們彼此的婚姻生活都在挫折中度過,
而我,也一直在困惑中成長,我問自己:「兩個好人為什麼沒有好的婚姻﹖」

自以為是的付出

我長大後,進入婚姻,漸漸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婚姻的初期,我就像母親一樣,努力持家,努力地刷鍋子、擦地板,
認真地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

奇怪的是,我不快樂;看看我的先生,似乎他也不快樂。
我心中想,大概是地板不夠乾淨,飯菜燒得不夠好,於是,
我更努力擦地板,用心做飯。

似乎,我們兩個人還是不快樂。

直到有一天,我正忙著擦地板時,先生說﹕「老婆,來陪我聽一下音樂﹗」
我不悅地說﹕「沒看到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沒有擦﹗」

這句話一說出口,我呆住了,好熟悉的一句話,
在我父親母親的婚姻中,母親也經常這樣對父親說。

我正在重演父母親的婚姻,也重複他們在婚姻中的不快樂。
有一些領悟出現在我的心中。

「你要的是﹖」我停下手邊的工作,看著先生,想到我父親.....
他一直在婚姻中得不到他要的陪伴,母親刷鍋子的時間都比陪他的時間長。

不斷地做家事,是母親維持婚姻的方法,她給父親一個乾淨的家,
卻從未陪伴他,她忙著做家事,她用她的方法在愛父親,這個方法是「做家事」。
而我,我也用我的方法在愛著我的先生。

我的方法也是母親的方法,我的婚姻好像也在走向同一個故事
「兩個好人卻沒有好婚姻。」
我的領悟使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

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先生的身邊,陪他聽音樂,
遠遠地看著地上擦地板的抹布,像是看著母親的命運。

我問先生﹕「你需要什麼﹖」
「我需要妳陪我聽聽音樂,家裡髒一點沒關係呀,
以後幫妳請個傭人,妳就可以陪我了﹗」先生說。

「我以為你需要家裡乾淨,有人煮飯給你吃,有人為你洗衣服.....」
我一口氣說了一串應該是他需要的事。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先生說。「我最希望妳陪陪我。」

原來我作了許多白工,這個結果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我們繼續分享彼此的需要,才發現他也做了不少白工,
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愛對方,而不是對方的方式。

幸福的路徑

自此以後,我列了一張先生的需要表,把它放在書桌前,
他也列了一張我的需求表,放在他的書桌前。

洋洋灑灑十幾項的需求,像是有空陪對方聽音樂、有機會抱抱對方、每天早上kiss拜拜。
有些項目比較容易做到,有些項目比較難,像是「聽我說話,不要給建議。
這是先生的需要。如果我給他建議,他說他會覺得自己像笨蛋。
我想,這真是男人的面子問題。

我也學著不給建議,除非他問我,否則我就只是傾聽,順服到底,連走錯路時也一樣。
這對我實在是一條不容易學習的路,不過,比擦地板要輕鬆多了,
而我們在需求的滿足中,婚姻也愈來愈有活力。

在我累的時候,我就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做,像是「放一首放鬆音樂」,
自己有力氣的時候就規劃「一次外地旅遊」這樣的事情。

有趣的是,「到植物園散步」是我們的共同項目、共同需求,
每次婚姻有爭吵,去到植物園,總能安慰彼此的心靈。

其實,這也可想而知,原本我們就是因為對植物園的喜愛而相知相惜,
一起走入婚姻,回到園子就會回到多年前彼此相愛的心情。

問對方:「你要什麼?」這句話開啟了婚姻另一個幸福之路。
兩個好人終於走上幸福之路。

現在,我也知道父母親的婚姻為何無法幸福,
他們都太執著用「自己」的方法愛對方,而不是用「對方」的方式愛另一半。

自己累得半死,對方還感受不到,最後面對婚姻的期待,也就灰心而死了。
既然上帝創造婚姻,我想,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好婚姻,
只要方法用對,作「對方要的﹗」而非自己「想給的﹗」

好婚姻,絕對是可預期的。


文章來源:心靈點滴心情小故事~送報生碎碎念